- 欢迎访问北京自考网!本站为考生提供北京自考信息服务,网站信息供学习交流使用,非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北京教育考试院www.bjeea.cn为准。自考学习中心
2022北京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考点7
【导读】2022年4月的北京自考即将开始。相信很多考生已经开始复习备考了。下面北京自考网小编将给大家带来:2022北京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考点7。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北京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考点7
简答题
201、试述王士祯神韵说的内涵?
答:神韵说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性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而更多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更加强调诗歌排闲解愁的消遣娱乐功能。 (2)为倡导神韵说,王土槐竭力提倡唐代王、孟、韦、柳一派的诗风,他的作品也以描写山水景色和个人情怀为主,其中多为七言绝句.如,《江上》《真州绝句》其四,这类诗都写得古淡自然,清新蕴藉,在如画的风景之外,能够给人以淡淡的遐思和缈想。(3)神韵说忽略诗人的真情实感,还有些虚无飘缈,,可意会而难言传,所以让人难以捉摸.这几方而的问题在当时就受到了赵执信和查慎行的注意和纠正。
202、赵执信和查慎行对王士真有何纠正?
答:赵执信虽为王士镇的甥婿,却写了《谈龙录》批评王士镇的神韵说缺乏真情实感,“诗当指事切情,不宜做虚无缥缈语”所以他力主把诗人的喜怒哀乐在诗中宣泄出来,”如《暮秋吟望》,便以刻峭的语言,描绘自己潦倒的情怀,意在显露自己兀傲的姿态.他的诗路也是宗法唐人,但希望弥补王士镇诗歌中真情不足的缺憾。查慎行推崇宋诗,尤喜苏轼,为清初宗宋诗人中较为突出者.他的诗较多地反应了社会民生问题,意在引起统治者的注重,体现士大夫忧田忧民的责任感,这对王士真诗歌忽视社会内容的倾向,是一个提醒和纠正。,
203、沈德潜格调说的内涵是什么?
答:沈德潜有感于王士真神韵说内容上的空疏和把握上的虚无缥缈,所以提出诗歌中的格调说加以匡正.(1)沈德潜提出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2)沈德潜重提“诗救”传统,提出“诗教之尊,可以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感神明”的口号,实际上是让诗歌为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服务。(3)在诗歌艺术表现上,沈德潜提出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中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以上意图落到实处。(4)‘格调说’的主张对封建政治统治极为有利,所以它立即得到乾隆皇帝的赞赏和礼遇,并很快在社会上风靡一时。格调说’将封建诗教与唐诗的艺术格调捏合在—起,实际上割裂了唐诗的艺术表现与诗人内在情感之间的联系。
204、试述厉鄂在宗宋派诗人中承前起后的作用?
答:厉鄂论诗取法南朝谢灵运,谢眺,和唐代王孟韦柳一派,但以师奉宋人为主,故为查慎行以后倡导宋诗的大家,也是浙派诗领袖。
205、翁方纲肌理说的内涵是什么?
答: (1)翁方纲认为神韵说的问题在于空泛,格调说的毛病则在于食古不化,所以他提出’肌理说’对二者加以匡正。2)翁方纲的肌理说实际上就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仗义理和文理统一.所谓肌理包括以儒家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而的文理。正如翁方纲在《志言集序》中所说:“义理之理,即文理之理,即肌理之理也”。 (3)翁方纲本人的许多诗歌就是把经史、金石的考据论证写进诗歌,以炫耀学问,显示肌理所在;以为这就是宋诗的正宗。(4)肌理说实际上是一种以学术代替文学的诗歌歧路,翁方纲学的不是宋诗的精华,而是其流弊。
206、性灵派与明代公安派的思想关联。
袁枚在文学上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从强调个人性情出发,在文学史观上他则主张文学进化论,认为每个时代应当有自己的文学。袁枚的文学主张是晚明公安派思想的重振和延续,但在创作实践方面却取得了比公安派更大的成就。公安派的创作实绩主要体现在小品散文方面,而以袁枚为首的性灵派的成就却主要为诗歌。他的近体诗成就较高,其中七绝和七律尤佳。他的诗构思新颖,笔调轻灵,变化多姿,如《春日杂诗》。
207、陈维崧与阳羡派
清初陈维崧词作师法苏辛,尤近辛弃疾豪放苍凉的词风。挥洒自如、豪情奔放,才力宏富,多为时人仿效,形成词派。因陈是宜兴人,古地名为“阳羡”,遂以陈维崧为首的词派为“阳羡派”。此派还有曹贞吉、蒋士铨等。
208、以朱彝尊为首的浙西派
清初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等一类婉约词人作品,以张炎的“清空”为作词的最高标准。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但对意境和内容有所忽略。其主张和词作受到浙西词家的认同,许多词人都以姜、张为楷模创作词作。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等五人及他本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称。
209、纳兰性德词的风格特色
①纳兰性德的词风上承南唐后主李煜,旁则与清代文学的感伤思潮相融汇,因而词风感伤幽婉而又抒胸臆,许多作品都蒙上了一层浓浓的哀婉幽绝的色彩。②善用白描手法,自然流转,没有雕琢的痕迹,语言朴实明净,感情真挚,极具感染力。③与阳羡派、浙派词相比,阳羡派词虽不乏壮怀激烈,然有失粗率;浙派词长于工巧而短于挚情。纳兰词则纠正了二者的偏颇,代表了清词的最高成就。
210、清代词中兴的原因及表现?
答:表现为:词的创作数量本仅超过元明两代,而且也超过了宋代,词学理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丁朱彝尊《词宗》张惠言《词选》 等一大批词学著作:在词作的整理和编辑方而也有很大的成就。(2)清代词中兴的原因与社会的政治文化度其对文人心态的影响有密切关系,清代社会政治格局的骤变使文人从晚明的狂放姿肆转为内敛拘谨:散曲这种随心所欲、自由灵便体裁不再适应内敛型文人的抒情要求,词这种相对能够比较含蓄地抒情,又有一定法度的形式就成为他们在压抑状态下抒发性情时的重要选择。
211、简述纳兰性德与阳羡派、浙西派的不同?
答:(1)推崇的作家不同,阳羡派代表作家陈维崧作词师法苏轼,辛弃疾,尤其接近辛弃疾的豪放苍凉的词风.他不仅用长调写作豪放词,而且也用小令写作豪放词,浙西词派的代表作家朱#尊认为张炎所说的清空境界是作词的最高标准.纳兰性德则极为推祟李煜,认为,‘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之,在饶烟水迷离之致。 (2)词作的风格不同,阵维崧的词豪情奔放,朱彝尊的词纯雅清丽,纳兰住德的词既感伤幽婉又抒胸臆.纳兰性德为满洲正黄族人,大学士明珠之了.康熙十五(1676)年进士,官至—等侍卫.他身为贵介公子,又担任康熙侍卫,但他却将这些荣耀地位视为难以解脱的束缚,并由此形成郁郁寡欢的性格和壮志难酬的情怀。这种心绪给他的作品蒙上了一层浓浓的哀婉幽绝的色彩.钠兰性德的这种既感伤幽婉又抒胸臆的词风上承南唐后主李煜,旁则与清初文学的感伤思潮相融合。(3)词作的成就不同。纳兰性德的词善于用自描手法抒情,·自然流转,无雕琢之痕.如《长相思.山一程》,此词全用口语,朴实明净.从中国文学发展史观之,纳兰性德的词代表丁清词的最高成就
212、纳兰性德词的风格特色
①纳兰性德的词风上承南唐后主李煜,旁则与清代文学的感伤思潮相融汇,因而词风感伤幽婉而又抒胸臆,许多作品都蒙上了一层浓浓的哀婉幽绝的色彩。②善用白描手法,自然流转,没有雕琢的痕迹,语言朴实明净,感情真挚,极具感染力。③与阳羡派、浙派词相比,阳羡派词虽不乏壮怀激烈,然有失粗率;浙派词长于工巧而短于挚情。纳兰词则纠正了二者的偏颇,代表了清词的最高成就。
213、张惠言与常州词派
乾嘉时期,朴学盛行,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在此时崛起。张惠言认为词应从内容质实的角度恢复风骚传统,强调寄托比兴。要求词要通过比、兴来表情达意,并讲求文辞之“深美闳约”的体式。这种理论在当时相当风行,为张琦、周济等人所追随,形成词派,影响延续到晚清。
214、清代感伤和重实的文学思潮在词坛的表现
(1)①明末清初,以陈子龙为首的云间词派及同时期的王夫之、屈大均、钱谦益、宋琬等人的词风成为清代文学感伤思潮的肇始。②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派虽师法苏辛的豪放,但许多词作也带上了悲凉感伤的色彩。③纳兰性德的词风感伤幽婉,上承李煜,旁则与清初文学的感伤思潮相融汇。④王士禛、顾贞观等人的词风又与纳兰词相近。2、乾嘉时期,词坛中注重质实的风格取代了清初词坛的感伤和激情风格。①以厉鹗为代表的清中叶浙派词人,继承并发扬了清初浙派词的主张,从形式的角度强调词的质实。②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则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寄托比兴。③周济认为词应“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更强调词的社会功能,更充分地表现了重实的文学思潮。
215、简述清初浙派与清中叶浙派的异同。
(1)清初浙派与清中叶浙派的相同之处:A.创作倾向的相同。清初浙派词的代表作家是朱彝尊,朱氏推举南宋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的作品,认为张炎所说的“清空”境界为作词的最高标准。这种观点实际上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而对词的意境和内容有所忽视。清中叶浙西词派的代表作家是厉鹗,厉氏继承了浙派词的创作主张,认为周邦彦、姜夔为代表的清婉秀丽词风胜过以辛弃疾、刘克庄为代表的慷慨豪放的词风。因此,厉鹗代表的浙派词实为朱彝尊代表的早期渐派词的延续,二者的创作倾向是相同的。B.创作主张的相同。浙派词比较重视词的音律和辞藻,但内容与抒情则相对薄弱。他们从形式的角度强调词的质实,从而体现出清代中叶的重实风气。在这一点上,朱彝尊与厉鹗的观点都是相同的。(2)清初浙派与清中叶浙派的相异之处:清中叶浙派词的代表作家厉鹗词中的孤寂冷峭的情调更为突出。如写月夜富春江之游的《百字令》中的句子“风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头吹竹”,“随风飘荡,白云还卧深谷”等。
216、简述“学人之文”与“文人之文”的区别及对清代散文演变的作用。
(1)清初散文作家可分为两派,一派以清初启蒙主义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为代表,主要从文章内容上抨击晚明散文的空疏,强调文章的社会功能;另一派以侯方域、魏禧、汪琬为代表,主要从文章风格上力戒晚明文章的纤佻,提出恢复唐宋散文的传统。前者被称为“学人之文”,后者被称为“文人之文”。(2)“学人之文”大力提倡经世致用,强调文章“须有益于天下”(顾炎武《日知录》),主张文章应当言之有物,反对那些“徒欲激昂于篇章字句之间”而内容“空无一物”的文章(黄宗羲《陈葵献偶刻诗文序》)。因而他们将散文作为“纪政事”、“察民隐”,宣扬自己政治观点和学术主张的工具,故而形成了清初散文质实和致用的文风。但这些散文过于强调文章的现实作用,反而忽略了文学色彩,学人之文中成就和影响较大的是黄宗羲。(3)“文人之文”的三位作家侯方域、魏禧、汪琬号称“清初三大家”。他们没有顾炎武、黄宗羲等人那么坚贞的操守和尖锐的思想,虽然不乏汉族文人起码的民族意识,但行为上却比较温和。因而他们对散文的认识不像黄宗羲等人那样强调社会意义,而是更注意其自身的文学渊源,所以他们的散文比较注意从文风上纠正晚明散文的放诞和纤佻习气,主张恢复唐宋散文的醇厚传统。
217、方苞散文理论内涵及在散文史上的地位、影响。
(1)方苞将自己的散文理论核心概括为“义法”二字,并具体解释为,“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义以为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又书货殖传后》)。(2)方苞的散文大多为崇经明道之作以及墓志碑传之类的应用文。部分自己亲生经历的游记或小品可读性较强,如《狱中杂记》、《先母行略》、《左忠毅公逸事》。
218、姚鼐散文理论内涵及其对桐城派文学理论的贡献。
姚鼐对古文理论的主要贡献是对前人的学说进行了融化和总结,使之更加具体化。(1)他论文强调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其中义理说来自方苞,文章说来自刘大櫆,考证说则受乾嘉时期汉学考证学派的影响。他主张用乾嘉学派的考证工夫为义理和辞章服务。(2)姚鼐提出用“八要”来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有机的融合落实到实处。所谓“八要”就是“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古文辞类纂序目》)。“精”和“粗”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六朝时期“言意之变”所涉及的问题,但更加具体,与散文创作及散文审美的方方面面都有了关联。他认为只有彻底领悟了“精”,才会用“粗”将其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粗”本身也就被超越。(3)姚鼐总结了前人关于艺术风格的各种归纳,将多种文风归结为“阳刚”和“阴柔”两种。这二者大致上与西方美学中“崇高”和“优美”的对照范畴相对应。从而增加了中国美学的范畴,对中国美学的发展和文学艺术风格的分析探讨具有重大影响。这就使得桐城派的文学理论更加完整、更加系统化了。
219、清代骈文复兴的原因。
六朝时期的骈俪文章在唐代受到古文运动的重创后,便一蹶不振。尽管各个历史时期染指四六文字者不乏其人,但强弩之末,佳作难觅。然而清代的社会文化环境,尤其是乾嘉朴学的兴盛,却给骈文再兴提供了一定动力。(1)朴学要求学者知识渊博,经史百家、名物训诂,无不通晓,这为骈文家信手拈来地使用典故,布施藻彩提供了有利条件;(2)清代骈文兴盛是清代尊崇汉学的考据学家与尊崇宋学的桐城派文人相抗衡的产物。桐城派专攻宋学,以义理为依归,却疏于名物考据;而朴学以汉学为归宿,他们重提六朝文笔说,认为经、史、子书均非文章,唯有骈文才是文章正宗(见阮元《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后》)。故而清代宋学家多写古文,而汉学考据学者则多长于骈体四六文字。所以骈文再兴实际上是清代朴学兴盛的一个副产品。
220、汪中的骈文及其意义。
(1)汪中的骈文虽然效法齐梁,却能将满腔热血注入其中,故而不但意度雍容,流丽生动,而且情致婉转,生动感人,如《狐父之盗颂》、《经旧苑吊马守贞文》、《哀盐船文》等。(2)从文学发展的眼光看,汪中的骈文风格与当时诗歌领域袁枚等人的“性灵说”遥相呼应,是清代中期敢于重振主情和藻丽文学思潮,逆当时文学大潮而动的弄潮儿,的确难能可贵。(3)代表清代骈文最高成就的作家中,汪中是佼佼者。
221、桐城派的散文理论
①其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②创始人物方苞提出了“义法”这一核心理论。要使道统和文统融为一体。③刘大槐则继承了方苞的理论,但更强调“义法”中的“法”。④姚鼐强调义理、考据、文章三者相统一,使桐城派的文学理论更加完整和系统化了。⑤桐城派的散文理论契合了时代要求和质实尚朴的社会思潮,因而统治文坛,影响深远。
222、小说观念不断更新。
①人们更加注重小说扬善惩恶的社会功能;②在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上,人们更注重生活自身的面貌,因而艺术上更强调写实精神;③在人物塑造问题上,清代从理论到小说创作实践都对典型人物的独特性格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23、简述清代小说题材类型的不断扩大的表现。
清代白话小说、文言小说均达到了高潮顶峰,表现在: (1)从数量上看,清代白话通俗小说大约有四百种左右,文言小说大约有五百种左右,这个数字超过了明代,居历代之首。(2)从题材类型看,白话小说在明代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和世情小说四大类型的基础上,又衍生出才子佳人小说、才学小说、讽刺小说、公案小说等新的品种;文言小说在志怪、传奇、志人等传统类型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剪灯系列”、“虞初系列”、“聊斋系列”、“阅微系列”和“世说体”系列。
224、简述清代小说编创方式的不断成熟的表现。
(1)清代小说大多是文人独创的小说。(2)清代小说开始注意小说的艺术形式革新。
225、简述《镜花缘》的审美风格的特殊之处。
(1)作品中处理的本是传统的隐逸题材,却将其归宿和解脱从山林变化为海外游历和猎异追奇,让海外奇闻奇景代替屡见不鲜的山林隐逸之所。为传统的隐逸思想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新鲜活力。 (2)小说受到《红楼梦》的影响,蕴涵人生空幻和哀悼女子不幸命运的意味。却一反《红楼梦》的悲剧风格,以充满赞美和向往的心态和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遭受不幸后的众花神重聚会时的欢乐和达观。 (3)将《山海经》中的异国记载赋予具有时代精神的点化和诠释,为读者描绘出令人向往的境界。 (4)这种在人生自身寻找生活乐趣和解脱的生活态度,对《红楼梦》的悲剧人生态度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冲击。
226、明清文言小说的六大系列及代表作品
① “剪灯系列”,瞿佑编创了《剪灯新话》,邵景詹写成《觅灯新话》。② “艳情系列”,主要有陶辅《花影集》,卢文表《怀春雅集》,王世贞《艳异编》等。③ “聊斋系列”,沈起凤《谐铎》,和邦额《夜谭随录》等,还有宣鼎《夜雨秋灯录》。④ “阅微系列”,梁恭辰《池上草堂笔记》,许仲元《三异笔谈》等。⑤ “世说系列”,李绍文《明世说新语》,梁维枢《玉剑尊闻》等。⑥ “虞初系列”,黄承征《广虞初新志》,胡怀琛《虞初近志》等。
227、清代拟话本小说与李渔的拟话本作品。
清代拟话本小说主要特点是从前人书中取材并改制的作品相对减少,而取材现实作家自己创作的小说却愈来愈多。影响较大的有:薇园主人《清夜钟》,艾衲居士《豆棚闲话》等。李渔小说的最大贡献在于艺术观念和艺术追求的创新。一是用戏曲创作观点进行小说创作,引人入胜;二是本着戏曲创作“立主脑,减头绪,密针线”的原则,将小说情节结构编织得简洁清晰,细密严谨。
228、蒲松龄的经历、思想对他创作《聊斋志异》的作用。
① 蒲松龄的一生贫困潦倒,但这样的经历恰好对他创作《聊斋志异》这样的文学巨著极为有利;② 三十多年的农村教书先生生活对对创作《聊斋志异》也极为有利;③ 他去南方一年的幕僚生活也为创作《聊斋志异》作了一定准备。④ 此外,蒲松龄从小就喜爱民间文学,喜好搜集奇闻异事。
229、明末主情浪漫思潮在《聊斋志异》中的表现?
晚明的主情浪漫思潮尽管在清初受到复古势力的围剿,但肯定个人情欲的愿望和追求美好爱情仍然是清初部分文人和市民的潜在心态。蒲松龄本人的许多诗词俚曲都比较细腻的表现了对个人情欲的肯定和对女子命运的同情。《聊斋志异》中许多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正是这种心态的形象反映。《聊斋志异》表现主情浪漫思潮的突出色块是强调了男女爱情交往过程中“真情”的意义以及它可能产生的巨大能量。
230、经世致用思潮在《聊斋》中的反映。
首先是在生活的基本道理上,蒲松龄认为那些不切实际的空想和幻想都是对生活有害的,应当坚决制止。著名的寓言小说《崂山道士》向人们指出安分守己,自食其力才是正确的生活道路。其次表现在对待科举考试的态度上。在《于去恶》中借阴司的考试讽刺阳间以八股取试作官的官吏不学无术。第三是在政治方面,追求一种有公理,讲公道的公平政治。名篇《促织》写成名受官府逼迫,将为此而死的儿子灵魂所变的蟋蟀献给宫廷,形象写出百姓一命不抵皇帝一区区玩物的残酷现实。
231、主情浪漫与经世致用思潮交融在《聊斋》中的表现。
二者看起来似乎是矛盾对立的,然而蒲松龄在自己切身的生活体验中却将二者的真谛交融并汇后达到了对二者的超越,进入了魏晋文人倡导的“有情而不为情所累”的逍遥状态。如《娇娜》实际上是将明代人那种较为飘渺而泛泛的主情超越淡化为建立在患难与共具有实效的友情。友情的浪漫和实用的利益就这样取得了沟通和升华。
232、《聊斋志异》的感伤氛围。
全书总体的风格和氛围主调上看,那些阴森森的鬼蜮世界和令人捉摸不透的妖狐精魅所构成的作品主旋律,显然是与清代总体文化思潮中感伤情调极为吻合的。值得注意的是,在有些感伤故事的背后,作者还有意无意地将造成清代政治黑暗相关的事件编织到故事背景当中。如《张鸿渐》中主人公张鸿渐因为与于七案有关的朋友鸣冤,反而被诬陷而出逃,回乡后仍遇到各种迫害,不得不四处躲藏,这个故事是要告诉人们,现实的阳间显然不如阴间那样安全平稳。透过故事表层对清初社会政治的失望和难言的感伤情怀,已经可以感觉到作者对于生命永恒遗憾的颤栗和无奈。
233、《儒林外史》的结构特点
《儒林外史》的结构较为独特。①它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分别以一个或几个人物为中心,其他一些人物作陪衬,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这是追求表面松散而内中见骨的符合中国人审美习惯的散点透视原则。即“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将松散的情节和人物全部统摄于八股制艺摧残人的心灵和人格这个主旋律上,达到了结构方式和内容表达的完美统一。②为达此目的,作者对全书的结构作了精心的设计与安排。首回“楔子”和末回“幽榜”相呼应,对全书的要旨和是非提出设想与总结,是全书的题旨所在。中间又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与首尾遥相呼应,完美实现了用松散的结构表达八股制艺扭曲士人人格题旨的艺术理想。
234、《儒林外史》的结构特点
①《儒林外史》是清代讽刺小说的抗鼎之作。它对讽刺艺术最大的贡献就是悲剧意蕴。②作品中通过周进、范进二人由可笑到可悲的感受过程,使人们感觉到吴敬梓给可笑注入了辛酸,给滑稽注入了哀愁和痛苦。他的讽刺人物的喜剧行动背后几乎都隐藏着内在的悲剧性内涵。即吴敬梓是透过喜剧性的形象,直接剖析到八股制艺扭曲文人人格的悲剧性本质。③在以喜写悲这个主导倾向的规定下,作者或以对比手法展示人物前后行为的矛盾,给以辛辣讽刺;或以白描手法精心刻画人物行动,借以暴露其可笑可鄙的内心世界;或借用人物自己言行间的矛盾,讽刺一些人口是心非的劣迹等。总之全书竭尽讽刺之能事,将中国讽刺小说推向了巅峰。
235、清代戏剧声腔剧种的演变
答:(1)清代戏剧的声腔剧种基本是承续明代而来,其中传统的雅部声腔逐渐申盛而衰,而代表各地方剧种的花部诸声腔却日益兴旺.明代中后期兴起的昆剧,到明末清初达到了成熟阶段,而且流传到各大城市和许多省区,成为全国最大的剧种。(2)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前期,昆剧趋于衰落,逐渐分化为苏昆(南昆)、武林昆曲、永嘉昆曲、高昆(北昆)等,并加入到许多地方戏中去.由明代弋阳腔演变而来的高腔到清代也与各地民间音乐相结合,形成一些重要的地方戏,如广东的潮州高腔,湖南的长沙高腔、四川的高腔等。 (3)与此同时,梆子、皮黄等新的声腔和剧种蓬勃兴起.它们盛行于南至广东、福建,北至山西、陕西的广大地区,而且涌进丁北京、扬州等城市,地方戏像雨后春笋一样迅速成长,标志我国戏剧艺术进入一个新时期。
【结尾】以上就是“2022北京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考点7”相关内容,北京自考网会持续为大家更新关于北京自考报名时间、北京自考解答、北京自考复习备考、北京自考免考转考等相关内容,想要了解的考生可以关注北京自考网。
北京自考培训报名预约
最近更新
- 北京自考有哪些考试技巧? 09-06
- 北京自考如何准备考试? 09-06
- 北京自考备考技巧有哪些? 08-14
- 北京自考如何备考有效率? 08-14
- 北京自考复习时间越长越好吗? 05-31
- 北京自考在职考生应该怎么复习呢? 05-31
- 北京自考如何轻松备考呢? 05-31
- 北京自考备考有什么有效的方法吗? 05-31
- 北京自考备考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 05-31
考试资讯
- 2022年北京自学考试开考专业 01-06
- 2022北京自学考试时间 12-02
- 北京自学关于变更“平面广告设计㈠”... 12-02
- 北京自学关于变更“写作基础与应用”... 12-02
- 北京恢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算机应... 12-02
- 关于北京自考综合服务平台(网站)停止... 06-18
- 北京市中止自考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本... 05-14
- 2020年上半年中国传媒大学自学考试毕... 12-20
- 关于修订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程... 12-18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其他自考生一起互动、学习探讨,提升自己。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随时获取自考信息以及各类学习资料、学习方法、教程。
扫码小程序选择报考专业
进入在线做题学习
查看了解自考专业
查询最新政策公告
进入历年真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