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北京自考网!本站为考生提供北京自考信息服务,网站信息供学习交流使用,非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北京教育考试院www.bjeea.cn为准。自考学习中心

联系我们:  18102081730

距4月自考考试还有142

距10月自考成绩查询还有10

所在位置:北京自考网 > 行政管理学-专科 > 正文

北京自考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知识点押题资料

2021-06-29 09:58:03   来源:北京自考网    点击:   
自考在线学习 +问答
   

如有想要获取完整版押题资料

可咨询【点击了解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

考试-知识点押题资料

  (★机密)

  知识点 1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本章思维导图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1)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2)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3)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殊国情;

  (4)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识记)

  1938 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

  3.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过程

  (1)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2)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3)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需要[领会]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领会]

  第1,毛泽东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作指导、在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问题中形成的理论体系,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是这个理论体系的主要创造者。

  2.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识记]

  3.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领会]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详见第=章):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把人民内部的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系列思想与方针。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将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性质的、纪律严明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军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十大军事原则等;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关于党的建设理论

  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识记]

  (1)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

  就是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

  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独立自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依靠本国革命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努力,走出适

  国特点的革命与建设道路。

  5.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党的基本路线。[ 领会]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1个重大理论成果;

  (2)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被证明了的正确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3)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知识点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本章思维导图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领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识记]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历史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改善人民生活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3.中国革命的时代背景[领会]

  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背景发生了根本转换。中国的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识记]以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阶段。

  6.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识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1948 年提出) [领会]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性质与前途[识记]

  (1)革命的对象:三座大山

  帝国主义(首要对象);封建地主阶级(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

  会基础);官僚资本主义(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的买办封建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

  (2)革命的动力

  无产阶级(最基本)、农民阶级(主力军)、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性与动

  摇性)

  (3)革命的领导力量

  无产阶级领导权,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与前途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前途:先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再过渡到社会主义。

  3.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和优点[领会]

  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它是中国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因此,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导者,它必须通过自己的先锋队一一共产党来实现对革命的领导权。

  4.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应用]

  (1)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

  一部分;

  (2)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一中国共产党;

  (3)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4)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应用]

  (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

  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国体)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主要内容),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

  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题中应有之义),保护民族商业(特色内容);

  (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

  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开辟[识记]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最终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2.井冈山根据地的创立[识记]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队伍开赴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首先指向农村。

  3.工农武装割据[识记]

  在领导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毛泽东相继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必要性、可能性[领会]

  必要性: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具体国情决定的。一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 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二是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可能性:中国革命之所以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同样是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特殊国情决定的。一是中国是一 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个基本国情成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二是大革命存留的政治影响和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三是相当力量正是红军的存在、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及政策的正确,又构成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

  5.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识记]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6.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领会]

  一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二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三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

  7.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领会]

  两个联盟是指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工农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基础)以及与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保障)。

  8.建立统一战线的经验(领会]

  一是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二是正确对待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

  三是采取区别对待方针;

  四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政治、组织、思想上的独立性。

  9.武装斗争的经验[领会]

  一是要坚持党对军队的必须领导;

  二是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

  三是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

  10.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应用]

  (1)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2)必须在任何时候都要重视党的组织建设;

  (3)必须重视党的作风建设;

  (4)必须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11.克的三大作风[识记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

  12.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之间的关系[领会]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1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历史意义[应用]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具有独创性的革命理论。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解决了中国革命的

  一系列理论问题。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发展道路。

  (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

  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5)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产生了重大的世界影响。

  知识点 3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本章思维导图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我国新民主主义的社会性质[领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 会形态。

  2.五种经济成分[识记]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渡)、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过渡)

  3.三种主要经济成分[识记]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识记]

  阶级构成: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5.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识记]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6.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历史必然性[应用]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比重。由于社会主义因素居于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因而,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前途就是社会主义社会。

  7.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领会]

  (1)总路线的提出: 1953 年 6 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

  (2)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一化三改”:

  社会主义工业化;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理论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在中国的具体化。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1.农业合作化的方针和步骤[识记]

  (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弓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互助组(萌芽)、初级社(半

  社)、高级社(完全社会主义)三个阶段。

  2.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和步骤[识记]

  (1)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

  (2)三个步骤:

  第1步兴办手工业供销小组,由国营商业或供销合作社供给原料和包销产品,具有

  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第二步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第三步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全部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统一经营,按劳分配,完全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3.和平赎买[识记]

  所谓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原因( 领会]

  一是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一面。

  二是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这就为将两者之间的矛盾按照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提供了前提。三是我国已经有了强大的国家政权,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

  四是当时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以及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等因素,促使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只能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意义[领会]

  一是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二是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

  三是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

  四是有利于争取和团结那些原来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6.国家资本主义[识记]

  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在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

  7.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领会]

  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8.“四马分肥”[识记]

  私营企业的利润,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这四个方面进行分配,即当时所说的“四马分肥”。

  9.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领会]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客观标志(识记]

  1956 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知识点 4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

  本章思维导图

 

  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1.“第二次结合”[识记]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是学习苏联经验,这在当时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实践表明,照抄照搬苏联经验不符合中国国情,仍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关系的影响[领会]

  一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因素 与消极因素是一对矛盾,这一矛盾 呈现出既统一又斗争的关系。

  二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既包括党内的因素,也包括党外的因素;既

  包括国内的因素,也包括国外的因素;既包括直接的因素,也包括间接的因素。

  三是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一般来说,积极因素是处于主导的、统治地位的,占有压倒的优势,这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可靠保证。

  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3.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三个"必须”(识记]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4.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识记]

  大量人民内部矛盾逐步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5.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识记]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6.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社会矛盾性质[识记]

  两类社会矛盾:对抗性的敌我矛盾与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

  7.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应用]

  主要内容:在我们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一般说来,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 上的矛盾,因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意义: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以独创性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也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8.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 识记]

  在人民民主专政下面,解决敌我之间的和人民内部的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用专政和民主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

  9.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识记]

  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10.中国工业化道路中必须正确解决若干重大问题[应用]

  (1)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明确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

  国。

  (2)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采取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4)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重视知识分子工作。

  (5)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6)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11.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提出“两步走”的发展战略[识记]

  第1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领会]

  (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识记]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应用]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

  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知识点 5 邓小平理论

  本章思维导图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历史依据、现实依据[领会]

  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历史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现实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提出[识记]

  1982 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3.“邓小平理论”的正式提出、载入宪法[识记]

  十五大(1997 年):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并写入党章;

  宪法修正案(1999 年):将邓小平理论载入宪法。

  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1.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识记]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和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2.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领会]

  1992 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总结性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识记]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应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1,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

  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

  5.党的基本路线[领会]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6.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应用]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7.“三步走”战略[重点]选择题

  先解决温饱问题;再达到小康水平;最后基本实现现代化。

  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明确提出:第1步,从 1981

  年到 199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 1991年到 20 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 21 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8.改革开放理论[应用]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9.判断改革是非得失的标准[领会]

  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领会]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

  合,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

  11.”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识记]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与民主法制、改革开放与惩治腐败;坚持了辩证法的全面性、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充实党的领导工作方法。

  12.“一国两制”构想[领会]

  基本内容:坚持一个中国(核心与基础);

  两制并存: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制度;高度自治;和平统一的

  同时不承诺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13.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应用]

  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1.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应用]

  (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知识点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本章思维导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1.我们党所处历史方位的重大变化[识记]

  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首次阐述[识记]

  2000 年 2 月,江泽民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首次对“三个代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识记]

  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识记]

  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应用]

  (1)充分发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

  创造性。

  (2)树立人才资源是第1资源的思想。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改革开放

  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

  (3)坚持把科学技术作为第1生产力。

  (4)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3.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应用]

  如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弘扬民族精神。

  (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4)作好思想政治工作。

  4.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应用]

  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

  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5.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1要务[领会]

  6.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识记]

  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发挥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作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I 识记]

  十四大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8.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应用]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要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

  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2)坚持党的领导,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3)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4)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

  (5)要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6)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领会]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 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2.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识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新要求: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

  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1要务,

  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为加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应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知识点 7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1.科学发展观形成条件(考点]

  (1)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

  (2)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

  (3)世界发展趋势和国外发展经验教训。

  2.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标志(考点]

  在抗击“非典”疫情和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逐步形成;

  3.第1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考点]2003 年 10 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我们党的文件中第1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重点]

  第1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第1要义

  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②必须善于抓住和利用机遇。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

  宗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①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1位; .

  ③就是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④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⑤坚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既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

  (3)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基本要求

  ①坚持全面发展,就是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②坚持协调发展,就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领域协调推进。

  ③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①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

  ②认真考虑和对待各方面的发展需要,正确反映和兼顾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要求。

  ③牢牢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努力提高战略、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不断增强统筹兼顾的本领,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

  ④坚持统筹兼顾,还要求我们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做到兼顾各方、综合平衡。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重点(选择题,简答题)]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个“立足点转到";五个"更多依靠”;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①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

  ⑤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3)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加快建设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①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6)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①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②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③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1.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掌握内涵,了解]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2)发展中国特色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掌握内涵,了解]

  科学发展观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环节,贯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各个方面,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丰富和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知识点 8 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历史性成就与历史性变革[考点]

  (1)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性的成就

  ①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增速、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经济总量、贡献率、经济结构);

  ②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③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④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⑤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⑦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

  ⑧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

  ⑨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

  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

  (2)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

  ①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

  ②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理念得以改进、发展方式得到改善;

  ③全面深化改革,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得到明显改变;

  ④坚定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法治状况改善;⑤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得以加强,社会思想舆论混乱状况改善;

  ⑥坚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⑦坚定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军队中的不良政治状况改变; ,

  ⑧坚定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⑨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明显改变;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考点]

  主要矛盾变化:过去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十九大明确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依据[重点(选择题,简答题)]

  (1)经过改革开放 40 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发生新阶段性变化,很多方面进入世

  界前列。

  (2)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强烈,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对民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3)影响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

  4.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掌握内涵,了解]

  (1)五个方面的内涵

  ①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从历史脉络来看);

  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从实践主题来看);

  ③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人民性)

  ④全体中华儿女缪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民族性);

  ⑤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世界性)

  (2)三个方面的意义

  ①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②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看,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③从人类文明进程看,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1.改革开放以来的鲜明主题、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考点]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2.“八个明确”[重点(选择题,简答题)]

  (1)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在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

  (3)“中特”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 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坚定“四个自信”;

  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4)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特”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特”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明确党在新时代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世界一流人民军队;

  (7)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8)“中特”最本质特征与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重点(选择题,简答题)]

  新时代是新思想得以产生的时代背景,新思想是新时代顺利前行的思想灯塔和行动指南;

  党的十九大将新时代"中特”基本方略概括为“十四个坚持”: (理解熟悉)

  (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4)坚持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5)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6)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7)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8)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9)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0)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安全为宗旨,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各方安全;

  (11)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必须领导;

  (12)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

  (13)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重点(选择题,简答题)]

  (1)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当代最现实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2)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形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的科学体系;

  (3)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为人类思想宝库增添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2.新时代的精神旗帜[重点(选择题,简答题)]

  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党和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旗帜。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重点(选择题,简答题)]

  (1)是党、国家、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特”提供了根本指引;

  (2)为新时代治国理政提供了基本遵循;

  (3)为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成为”中特”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知识点 9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考点]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考点]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中国梦的本质[考点]

  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4.中国梦的科学内涵[重点(选择题,简答题)]

  (1)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国家不富强,就会被人欺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昌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

  (2)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棒棒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并将其传递给全世界,从而影响世界、改变世界,进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5.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者之间的关系[ 重点(选择题,简答题)]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6.中国梦的特点[重点(选择题,简答题)]

  (1)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

  (2)中国梦是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相统一的梦。

  (3)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

  (4)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5)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7.中国梦的实现途径[掌握内涵,了解]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特”道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必须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中国力量;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

  (5)实干才能梦想成真,需要每一个人的艰苦努力奋斗;

  (6)实现中国梦任重道远,需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艰苦努力,需要全国人民勠力同心。

  (7)实现中国梦需要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实现梦想。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1.两个“一百年”[考点]

  第1个:到建党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二个: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 1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 15 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两步走”战略[重点(选择题,简答题)]先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 1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 15 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知识点 10“五位一体”总布局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重点(选择题,简答题)]

  (1)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领导,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

  (3)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大局,把握规律。

  (4)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决扫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5)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相机抉择,开准药方,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

  (6)坚持同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革产生保远影响。

  (7)坚持正确的工作策略和方法,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

  2.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考点]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1动力, 注重解决动力问题;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有四个方面内涵: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

  3.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考点]

  2015 年 11 月 11 日,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

  (1)推进增长动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济。

  (2)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

  (3)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

  (4)持续推进”三去一降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市场供求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4.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掌握内涵,了解]

  (1)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2)统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3)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4)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5)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6)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7)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5.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掌握内涵,了解]

  (1)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2)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3)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4)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5)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6)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重点(选择题,简答题)]

  (1)走”中特”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掌握内涵,了解]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坚持党的领导,就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3.我国的国体、政体、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考点]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和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4.协商民主[考点]

  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丰富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民主的渠道,丰富了民主的内涵。

  5.爱国统一战线[考点]

  爱国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6.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重点(选择题,简答题)]

  (1)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

  (2)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得到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4)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做好统战工作。

  7.台湾问题[考点]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 ;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坚持"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方针; (2)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3)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 (4)坚决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

  (5)秉持和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 (6)携手同心共圆民族复兴中国梦。

  8.贯彻”一国两制”方针[重点(选择题,简答题)](1) 必须始终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

  (2)必须始终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

  (3)必须始终聚焦发展这个第1要务。

  (4)必须始终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

  1.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掌握内涵,了解]

  (1)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2)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3)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主旋律、正能量的弘扬与传播。

  (4)要建设好网络空间:正确引导网络舆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5)要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根本在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

  2.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考点]

  要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考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国家、社会、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系[重点(选择题,简答题)]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凝练和集中表达,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2)二者方向一致,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

  (3)二者各有侧重,相比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突出核心要素、更加注重凝练表达、更加强化实践导向。

  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重点(选择题,简答题)]

  (1)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2)要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3)必须立足中华棒棒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

  (4)发扬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即主席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概括的四种精神:伟大创造、伟大奋斗、伟大团结、伟大梦想精神。

  6.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掌握内涵,了解]

  (1)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

  (2)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3)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总之,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1.民生[考点]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2.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重点(选择题,简答题)]

  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完善教育体系。

  (2)提高就业质量:就业是大民生;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饿;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3)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4)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发挥社会保障体系兜底作用,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5)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6)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3.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掌握内涵,了解]

  (1)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2)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3)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

  (4)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5)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4.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重点(选择题,简答题)/掌握内涵,了解]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指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1)完善国家安全体系:统筹外部和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变革、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合作、共赢、建设和谐世界;统筹国土、国民安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等。

  (2)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3)推进平安中国建设。

  (4)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

  (5)加强国家安全教育。

  建设美丽中国

  1.生态文明建设[考点]

  (1)生态文明建设的定义: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2)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2.”美丽中国”建设蓝图[重点(选择题,简答题)]

  确保到 2035 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领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建成美丽中国。

  3.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重点(选择题,简答题)]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2)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等

  (3)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的突出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4)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5)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6)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4.构建生态文明体系[重点(选择题,简答题)]

  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主要包括:

  (1)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

  (2)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

  (3)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

  (4)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5)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金体系。

  5.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掌握内涵,了解]

  (1)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2)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3)要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共进,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更加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4)积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6.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掌握内涵,了解]

  (1)推进绿色发展: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2)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解决各种污染问题;构建全民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3)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等;

  (4)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知识点 1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考点]

  (1)覆盖的领域要全面,全面小康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重大进展。

  (2)覆盖的人口要全面,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

  (3)覆盖的区域要全面,全面小康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掌握内涵,了解]

  (1)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2)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业创新蓬勃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

  (3)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继续加大,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改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进出结构不断优化,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4)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

  (5)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6)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3.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选择题,简答题)]

  (1)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2)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3)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全面深化改革

  1.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掌握内涵,了解]

  (1)坚持改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2)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

  (3)坚持改革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方向前进。

  (4)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2.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考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方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路径)。

  3.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掌握内涵,了解]

  (1)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2)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3)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4)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5)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6)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4.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重点(选择题,简答题)]

  (1)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

  (2)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3)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4)处理好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关系。

  (5)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考点] : 改革是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问题关键,稳定是前提。

  全面依法治国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考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考点]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坚持人民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3.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点任务[重点(选择题,简答题)]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①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建立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③进一步健全法治保障体系;

  ④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2)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①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

  ②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法。

  ③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④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

  ⑤加大全面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和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全面从严治党

  1.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考点]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根本方针),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目标)。

  2.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重点(选择题,简答题)]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全面”是基础。体现为管党治党对象全覆盖、领域全范围、责任全担负,人人、处处、时时纳入其中,无一例外。

  3.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掌握内涵,了解]

  党的十九大首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凸显党的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这是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1)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2)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3)注重抓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经验。

  4.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重点(选择题,简答题)]

  (1)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2)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3)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4)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既充分发扬民主,又善于集中统一。

  (5)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

  (6)全党同志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5.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掌握内涵,了解]

  (1)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

  (2)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包括民主集中制、党的基层组织、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等。

  (3)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党的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

  (4)将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各项建设之中: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加强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

  (5)深化标本兼治,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从严治党的重中之重。

  知识点 12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1.主席强军思想(新时代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强大人民军队和怎样建设) [ 掌握内涵,了解]

  (1)强国须强军。必须努力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2)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3)党对军队的必须领导是人民军队建军之本、强军之魂。

  (4)军队必须聚集能打仗、打胜仗,创新发展军事战略指导,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

  (5)作风优良是我军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

  (6)推进强军事业必须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全面提高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

  (7)改革是强军的必由之路。

  (8)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

  (9)必须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推进治军方式根本性变革,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

  (10)军民融合发展是兴国之举、强军之策,必须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理论意义:开拓了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军事时间发展推向新境界。

  2.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必须领导[掌握内涵,了解]

  (1)党对人民军队必须领导的形成。

  (2)党对人民军队必须领导的基本内容:

  ①军队必须完全无条件地置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权威,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

  ②中国共产党是军队仅有的独立的领导。

  (3)坚持党对军队必须领导的制度保证。

  (4)坚持党对军队的必须领导,落实党指挥枪的原则。

  3.党的十九大对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新的战略安排[重点(选择题,简答题)]

  到 2020 年,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到 2035 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4.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掌握内涵,了解]

  (1)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仅有的根本的标准。

  (2)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

  (3)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这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力量基础。

  (4)深入推进练兵备战。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1.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重点(选择题,简答题)]

  (1)是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

  (2)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统一的重要途径。

  2.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重点(选择题,简答题)]

  (1)坚持全国一盘棋。

  (2)健全体制机制。

  (3)强化战略规划。

  (4)突出重点领域。

  总之,军政军民团结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重要政治保障, 是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

  知识点 13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1.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考点]

  2.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考点]

  (1)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2)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3)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

  (4)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5)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

  3.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考点]

  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4.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内涵[重点(选择题,简答题)]

  (1)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1位,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2)从我国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对于一切国际事务保持独立判断,不屈于外来

  压力;

  (3)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4)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5.走和平发展道路[重点(选择题,简答题)]

  原因: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国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自信和自觉,首先是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其次是来源于对现实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认知,最后是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

  意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积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既让中国更好利用世界的机遇,又让世界更好分享中国的机遇,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

  6.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掌握内涵,了解]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考点]; 核心是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1)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要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2)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

  (3)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4)要加强涉外法律工作,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背景[重点(选择题,简答题)]

  从国际上看,一方面,世界格局正处在加快演变进程之中,和平、发展、进步的阳光足以穿透战争、贫穷、落后的阴霾,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世界发展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世界经济长期低迷,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地区冲突频繁发生,恐怖主义、难民潮等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各种社会政治思潮交锋激荡。

  从国内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的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的治理理念和实践受到高度赞赏和广泛认同,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2.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考点]

  核心: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1)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2)安全上: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3)经济上: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4)文化上: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5)生态上: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3.“一带一路”[考点]

  “一带一路”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4.“一带一路”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重点(选择题,简答题)]

  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

  5.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掌握内涵,了解]

  (1)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2)不断完善外交布局,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3)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引导国际秩序变革。

  (4)推动国际社会,为建立人类共同体而努力。

  知识点 14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1.党的性质[考点]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掌握内涵,了解]

  历史表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棒棒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重点(选择题,简答题)]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写入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强调党的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核心地位。

  4.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大优势[重点(选择题,简答题)]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者。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根本保障。

  (3)中国共产党的自身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主要来源。

  4.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重点(选择题,简答题)]

  (1)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2)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3)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掌握内涵,了解]

  (1)党是高政治领导力量。

  (2)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3)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

  2.党是高政治领导力量[考点]

  3.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重点(选择题,简答题)]

  (1)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

  意识。

  (2)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

  (3)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4.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考点]

  增强以下八大本领: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

老师二维码

扫码登录

扫码关注“北京自考伴”微信公众号

即可查看余下内容

二维码以过期,请重新刷新

上一篇:北京自考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押题资料
下一篇:最后一页

北京自考课程

北京自考交流群

扫码加入考生交流群

一起探讨自学考试

扫码小程序选择报考专业

进入在线做题学习

查看了解自考专业

查询最新政策公告

进入历年真题学习